试样制备的新概念
2023-10-17
摘要:由于我们两个人的年龄加在一起超过了 110 岁,我们自认为是“旧时代”的人,正因为如此,我们不得不追忆在那“美好的旧日子里”事情是怎么做的。当 30 多年前我们还是年轻的金相技术人员时,一种当今称之为“传统方法”的试样制备方案日臻成熟。总的来说,试样经过切割和镶嵌(如果需要的话)后,就要用一系列粒度由粗到细的碳化硅(SiC)防水砂纸进行磨光。多数情况下,所用砂纸粒度的顺序为 120、240、320、400、600 号(美国 ANSI/CAM粒度标准,见表 1),并使用水作为冷却剂和润滑剂,同时也作为清洗剂,以便将磨屑冲刷出砂纸表面。如果采用手工磨光(在那个时代还是很普遍的),人们在更换砂纸时还需将试样转动 45º 至 90º 角。当人们手握试样沿转盘边缘移向中心时,还应注意使试样与砂纸保持垂直。转盘的转速一般为 150 转/分或 300 转/分,每道砂纸大约需要磨1 到 2 分钟。 用 SiC 砂纸磨光的步骤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抛光。多数情况下,*道工序使用 6μm 金刚石磨膏,所用的织物可以是帆布、尼龙、或 MICROCLOTH 抛光织物,同时还使用一种润滑剂或扩充剂,例如 METADI 液体。如果转盘沿逆时针方向转动,我们就应当手握试样织物表面,抛光进行约 2 分钟。下一道工序有不同方案,一些人先使用 0.3μm α 氧化铝的水悬浮液,然后使用 0.05μm γ 氧化铝的水悬浮液继续抛光。另一些人则愿意先使用 1μm 金刚石磨膏,然后使用 0.05μm γ 氧化铝的水悬浮液继续抛光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传统方法”,大约有 8 道工序,尽管会因人而异,但结果却相当接近。总的说来,这些工序*常使用的织物是 MICROCLOTH 抛光织物,但是也会使用其它一些织物。尽管采用上述方法制备的试样,在获得没有制备瑕疵的基体显微组织方面,通常还是令人满意的,但是对于边缘的保持却不算好;也就是说,边缘常常被磨成圆角,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不能清晰聚焦。曾经尝试过许多办法来克服这一问题。通常保护边缘的*后一招就是采用化学镀镍。也试验过不同类型的镶嵌材料并加入不同的填料、也尝试过使用其它的边缘支撑体,例如将假试样和细钢粒等放入镶嵌材料,以增加试样边缘的平整性。这些都是金相学的“魔术”,但是仍旧难以获得良好的边缘保持。 随着“大烟囱”工业在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的衰退,金相技术人员成为岌岌可危的群体,寻求自动化和更好的办法已日益明显。镶嵌压力机的引入,使得不论使用热固性镶嵌材料或是热塑性镶嵌材料时,试样都是在压力保持下自动冷却到室温,使边缘平整性得到很大的改善。自动抛光装置也大大地改善了试样边缘的平整性。现今制备的试样,其边缘已经能很容易地在放大 500 倍或更高的倍数下进行显微摄影。当然,试样本身的性质也很重要。比较硬的材料能更容易制备出平坦的边缘。与此同时,任何一种材料,如果直至边缘都具有均匀的显微组织,也要比边缘较软的试样(此时边缘保持平坦*为重要)更容易制备。 对旧时代人们的新震撼 与设备改善的同时,出现了新的消耗器材产品,它改变了金相学的传统方法。在本期技术评论中,我们将介绍使用这些新产品进行抛光试验的结果。试样制备的自动化促进研制出许多新型制备表面,这些制备表面可用来去除切割带来的损伤,并使装在夹持器上的所有试样都处于同一平面。对于一个半自动系统,普通的 SiC 砂纸可用于此工序。尽管 SiC 砂纸的使用寿命不长,对于许多材料, SiC 砂纸仍然是*有效的磨制表面。对于一个全自动系统,例如VANGUARD™ 抛光系统,SiC 砂纸仍可用于磨成平面工序,但是这不是一个理想的解决办法,因为每一个夹持器所装的试样完成此工序后,都需要更换砂纸。已经有许多长寿命制备表面可以取代 SiC 砂纸。其中一种就是 ULTRA-PREP™金属粘接或树脂粘接的金刚石磨光盘。金属粘接磨光盘的直径有 73 毫米、203 毫米、305 毫米(2.875 英寸、8 英寸、12 英寸)三种,而树脂粘接磨光盘的直径有 8 英寸和 12 英寸两种。一定尺寸的金刚石磨料和粘接剂(载体)以高密度的规则点状涂镀在盘的基底上。为了满足许多种材料的需要,BUEHLER生产的这类磨光盘的金刚石磨料尺寸范围很广,对于金属粘接盘有 6 种尺寸,从 125μm到 6μm;对于树脂粘接盘有 30μm、9μm、3μm 三种。根据所需制备的材料不同,我们可以在磨成平面工序以外使用这类磨光盘。这一概念可以通过不同类型材料的例子加以说明。 |
文章下载 |
返回列表
